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冷链标准化:遭遇执行难问题
 
冷链标准化:遭遇执行难问题
作者:  时间:2014-9-2  

  十六项冷链标准已于近日申报国家标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国标委将于11月向社会公示。10月26日,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冷链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卫战告诉记者。

  刘卫战介绍说,冷链物流在我国还属于新兴行业,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近年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但由于我国冷链标准的制定、执行不尽如人意,使我国的冷链物流运行受到了很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20%的易腐产品由于缺乏冷藏设备,在运输过程中造成严重浪费,仅水果、蔬菜的损失就高达750亿元。

  因此,冷链标准的制定、宣贯、执行已经迫在眉睫。这次申报的十六项标准集中在食品、药品冷链物流方面,从物流业发展与物流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了以物流服务为核心的原则。这些标准将极大的完善我国冷链物流的标准体系。

  “但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标准的执行才是关键。而目前我国冷链标准化的症结恰恰就在于执行难。”刘卫战直言。

  信息化建设成“孤岛”

  伴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易腐食品销量不断增大。以先进的运营模式保证其温度不断链成为必要,而这样的冷链体系,是由设施、技术、人员和标准环环相扣构成的。

  “可以说,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我国的冷链设施、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标准的执行成为冷链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刘卫战看来,标准的缺失是制约冷链发展的一个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对标准的管理尚未理清头绪才是致命的。

  2009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纷纷加大了对冷链项目的支持。商务部的放心肉工程、“农超对接”工程,质监部门的食品追溯系统,科技部支持的冷链物流企业运营公共信息平台,农业部的蔬菜标准园建设等等,这些项目都有对冷链标准的相关要求。

  但刘卫战也不无担忧地说:“大家的热情虽然高,做法也很好,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交流,最后的结果可能又造成新一轮的‘信息孤岛’:各自在执行自己的一套标准,又不认可别人的标准。”

  这就造成了冷链标准的多头管理、分散交叉,同时又都不全面,缺乏协调机制。这样,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往来冲突,不仅百姓感觉云里雾里,就连企业也不明就里。同时,多头监管,也造成了“谁都管不好”的局面,出现了一些监管的“真空地带”;出了问题后,又互相推诿,或默不作声,这种局面必须尽快通过体制创新得到扭转。

  而在目前这种权利被分割的情况下,各部门应加强沟通交流。比如,各部委之间要建立一个冷链信息交流的平台,让冷链标准这个“岛”,从各个方向都有通往大陆的“桥”。

  理论与实操“两张皮”

  “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专家‘闭门造车’,制定出的标准与企业、市场的需求不一致。”刘卫战告诉记者,一些专家在制定标准时,缺乏相应的企业调研,结果标准往往是妙笔生花,但实操性却极差,市场适应性不强,成为了“死标准”。

  同时,在标准缺失的情况下,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在试图用标准开发市场,但由于企业统帅市场的意识不强,加之冷链的概念在我国又是刚刚起步,企业对冷链标准的开发热情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近日,冷链分技术委员会召开了2009年冷链物流系列标准工作研讨会。确定了未来在执行国标委标准工作程序的过程中,要执行“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作方针和“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以标准为准绳”的原则。

  “而要实现‘以企业为主体’,最关键的还是落实问题。如果标准的制定只是专家闭门造车,没有企业的参与,就成了‘赵括挂帅——纸上谈兵’。”刘卫战说,冷链标准的制定应该由行业的一家龙头企业牵头,并调研10家以上的龙头企业,形成调研报告。专业委员会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指导和修订,最终形成标准的草案。同时,政府和协会支持企业制定冷链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企业对标准实施的积极性。

  “此次由冷链分技术委员会申报的冷链物流标准全部以企业为主体制定,协会课题组专家只是执笔人。当然,这些具有龙头地位的参与企业以标准整合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标准的过程,也形成了未来标准的执行主体。”刘卫战告诉记者,标准应用于企业,也应该来自于企业。

  此外,冷链标准的制定要有前瞻性。因为冷链物流的发展速度较快,标准的修订往往容易滞后于行业的发展。

  市场环境缺失

  “权利部门的不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造成冷链标准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但冷链标准执行难的根源在于缺乏市场大环境。”在刘卫战看来,冷链标准大环境的创造,要靠政府部门“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管理方针。

  所谓“堵”,就是指加大处罚力度。行业组织制定的多数是推荐性的标准,不具备强制性。有的企业,特别是小作坊式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无视标准准则。政府只有加强处罚力度,才能保护正常的冷链物流秩序。

  但刘卫战也强调,“堵”只是执行冷链标准的权宜之策。要想使冷链标准长期顺利的执行,“疏”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疏”,就是指培育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对冷链的要求是企业执行冷链标准的内在动力。“从冷链的技术角度讲,冷链标准执行的源头是生产。但从冷链行业角度讲,冷链标准的执行源于消费市场。”刘卫战说。

  简而言之,冷链标准的制定实施过程是24个字:培育消费市场、激发服务市场、整合服务能力、规范服务秩序。今后政府工作的着眼点应该是提高消费者冷链消费的意识,培育并扩大消费市场。只有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才能激发冷链服务市场,服务市场做大了,才会有标准提高的要求。

  而如何培育这个消费市场,刘卫战认为,宣传是第一位的。在目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国家重视冷链投资项目的建设,却往往忽视了宣传环节。“冷链标准从来都不是制定、宣贯先后发生的过程,而是制定和宣贯同时发生的。国家在支持企业制定冷链标准的同时,要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广泛征求行业内和社会的意见。让社会充分认识到冷链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刘卫战说。

首页    |   公司简介    |   产品展示    |   解决方案    |   技术服务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电话:400-800-854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0号阳明广场北楼2A 邮编:100101  京ICP备09015862号-1

13641025666